
還好大一修過微積分跟生統,統計學上起來沒什麼太大障礙
老師講分層抽樣的時候舉例各年齡層的女性在化妝品上的花費,提到中年時談了很多
就像下圖一樣,我們是爸媽用錢去疊而長大的
父母40歲起小孩大概也到了高中上大學的年紀
網路上有人埋怨當大家去夜唱玩樂的時候自己卻只能打工
為了下學期的學費而捨棄了許多同儕都有的玩樂大學生涯
大多數的家庭都不是台灣月收破兩百萬的頂尖十萬人
檯面下更普遍的狀況是小孩在外地的大學玩的很開心,什麼都用好的
而邁入中年的父母卻是在家拼命工作,用著小孩淘汰的手機
三餐越吃越省,衣服鞋子不再像年輕時常去百貨公司,而是開始跑一兩百的路邊攤
玩過cashflow的人會知道所謂的老鼠賽跑
在家庭裡的孩子一個接一個上大學的時候家計會緊繃到極限
月收合計六萬~十二萬兩個小孩的家庭應該是中產階級平均數字,很多狀況下更低
一般家用+交通+小孩外地的住宿費與零用錢+房貸或房租有時候還要加上車貸
每到寒暑假還要額外加上兩個小孩六七萬的學費,還有每年的保險費,幾乎把收入吃光了
有學貸的人如果稍微懂財務應該是笑不出來,某個朋友很開心的說過學貸好方便,多的還可以花掉
聽了就不禁捏了一把冷汗..........
二十歲的大學生頂多再十年也會邁入現在父母的狀況
高中版考完指考的學生開心問哪一間比較好,生涯規劃版則是畢業的新鮮人在感嘆現實
反差其實是很大的,除了工科在賣肝的人之外很難起薪破四萬
老師最後說了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希望大家未來有成就時能孝順一點不要忘了父母,"再怎麼樣都不要用到父母的退休金"
電視上那個父母說出國錢不用擔心,結果女兒還是開心跑出國其實是很糟的
出國念書動輒一年就要八十到一百多萬
要就拿獎學金出國念,讓爸媽燒退休金甚至是借貸的人是不孝的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結論就像文首的圖一樣,大家都是走在父母用錢鋪的路長大的
就算是家裡環境好寒暑假能開心跑出國玩的人也是一樣的
啃老現象是全球都開始出現的經濟惡化指標....